X副處長及X校長您好,
我是XX國小英語專長替代役XXX。很高興在十月三號的研討會聽您發表的看法 ....................... 我非常希望能夠把我在國外二十年所學到的經驗帶給他們一個更寬廣的視野, 也在此想要提出個人在學校服務這段期間所作出的感想及建議。我因為常年在國外, 中文造詣粗淺, 請您多多包涵。
新加坡華語運動經驗
首先, 我聽說X校長在最近造訪新加坡攷察。我對攷察的內容不了解所以沒有意見。不過如果是到新加坡攷察, 我覺得重點不是他們的英語教育, 而是新加坡如何提倡” 華語” 。1990年, 就在我剛到新加坡時, 我的英文程度是零, 但是我的中文程度比當地的小孩高許多。當地的學生寫作文是抄範例的。我以自己的意思寫, 而老師也只扣錯別字的分數, 要求非常低。到我高中畢業的時候, 當地學生中文的程度有些甚至比我還好。在這二十幾年, 新加坡政府大力推廣中文運動。他們推廣的不是單教育的運動, 而是全國性的。從官員開始, 他們要求自己必須可以流利的以三種語言發表言論。在每年度的國慶日國事演講, 新加坡的總理會以英文, 馬來文(新加坡國語)
及華語現場演講。頭幾年, 他們生澀的中文口音很明顯, 不過還是立了榜樣, 帶領全國性的華語運動。後來, 他們的中文越來越流利, 可以直接對大陸的官員做外交對談。他們也從媒體著手,
大力開發中文電視台, 引進台灣的主持人並培養當地的人才。當地人也對台灣的演藝圈為之瘋狂, 而文化的交流也造就了當地人發光的機會, 早期撅起的有孫燕姿, 而後期的則有林俊杰。現在到新加坡, 人人普遍對中文的掌握已經是不可同日而語, 也因為如此, 西方許多跨國企業選擇以新加坡當作對大陸市場的窗口。我想, 新加坡在華語運動的理念, 過程及成果必定會對台灣的英語提倡有啟發的作用。
美國務實應用經驗
在新加坡的最後兩年也是我最痛苦的兩年。新加坡的教育(在當時)是受考試制度影響的填鴨式教育。新加坡從國小開始就有聯考。高中只有兩年, 也就是說我的高中兩年都是在備考狀態。在這種氣氛下是沒有教育可言。一切都是用背的。 練考題是必要的項目。我當時選修藝術。我的老師逼我做她熟悉的作品類型, 原因是她知道這樣能夠得高分。我跟她抗戰了兩年, 最後還是依我自己的意願完成了作品。不過在英文科目上, 我就沒有那麼幸運。我在新加坡時, 英文一直都是在及格邊緣, 一直無法突破瓶頸。到了美國, 大學四年要修四堂英文課。我每堂都以A+的成績完成, 不費吹灰之力。原因不是我的英文程度突飛猛進, 而是目的改變了。
在新加坡, 英文考試的項目佔最大的是辯論文。學生進入考場後才會知道題目, 而必須在當下在時限內寫出一篇論文。一切都是要按照老師教的寫法進行。而內容則是其次。在美國大學, 所謂的英文課其實是以不同的課題為主題。比如我大四的英文課是” 電影概念”
。課堂教的是對電影的了解, 分析的技巧等。而教授不是以考試的方式做評比, 而是寫論文。學生自己挑選喜歡的電影, 用教過的技巧寫分析電影的論文。教授重視的是內容, 因為這是學生的邏輯思考。教授關心的是學生能不能利用所學過的技巧運用在自己的邏輯上。英文只是表達的媒介, 如果想要表達複雜的內容, 對語文的要求自然會提高, 所以對論文用心的學生自然會需要好的英文應用能力來完成論文。再者, 學生有一段時間琢磨論文而不是馬上完成, 所以可以把內容及文法修得更完美。所產生的是學生的學習成就, 而不是教育者自己的表現評分。我也因為對要表達的內容有相當的熱誠而間接學習了更多英文的應用, 所得到的是自己真正能受惠的, 不是只是為了成績單混日子。
以專業來看待教育
我畢業後成為了工業設計師。早期的設計師是以” 產能” 為自我價值的標準。時代已經變了。大陸的撅起, 代工文化意味設計需要過度遷就于生產。西方的設計師開始被坐在大陸工廠裡的工程師取代, 因為同樣會用3D軟體, 幹嗎要多花錢” 設計” 呢? 有這種邏輯是因為對設計的價值不了解, 不過資方說了算, 西方的設計產業必須轉型。現在的設計師的價值是在於能否對策略提出貢獻。設計師的影響層面往上提了。現在的設計師不能只會畫圖, 而是要會溝通。我們的工作是充份及徹底的了解各方的需要(如行銷,
商業, 工程,
製造, 研發,
人因工學, 人類學及消費者) 而提出一個最能夠滿足大家的方案或策略。我們的工作因而不是整天做在自己的辦公桌前打電腦, 而是到各部會週旋, 討論, 辯論及摸索。設計產業因此研發了許多以溝通為基礎的應用工具, 幫各方互相了解, 找出共同的目標, 讓充滿矛盾的團隊能夠順利的運作。目前台灣關心的” 創造力”,
個人覺得以台灣目前的教育環境是無法培養出有競爭力的人才。
我在學校裡也運用了許多相同的理念, 以啟發取代教育。學生如果透過應用而產生自己的內容, 對語言的學習過程會比較自然。所謂的應用情境不是在康樂國小所看到的雙語牌子。台灣的路牌都是雙語, 但完全對英語教育沒有作用。這是很消極的做法。我指的應用情境是是引導學生創造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 並依他們的能力來加入英語應用的機會。以下是具體的例子:
情境的創造
“樟原電影特訓班”
在暑假期間, 本人與三位役男到樟原國小辦暑期英語營。當時我提出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拍攝自己的電影。學生以分組進行, 必須由選出的導演帶領團隊, 從角色挑選, 編劇, 臺詞,
道具到拍攝一路挑戰。我們收集了許多玩具當學生可以挑選的角色, 並要求每個角色的臺詞裡一定要有英語的成份, 由役男們協助教導。學生非常興奮的要表達臺詞的內容,
因而不會對英語排斥, 也因為NG了好多次而一直重複英語的臺詞。他們所學到的是團隊運作的困難及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他們也因為不同的電影分類而對不同領域的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 間接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對英語的應用, 雖然他們還不是很流利, 不過至少很開心的講了出來, 完全沒有保留。
以下是電影營活動的記錄, 並有影音的記錄。除了學生的作品外, 您可以參考我們在頒獎典禮前對學生做的學習驗收。
活動記錄:
英語臺詞學習驗收(短片):
創造” 情境” 是需要以自然的方式營造的, 而不是叫學生到一個假的情境裡說別人要他說的內容。眼睛看得到的華麗往往只是為了需要” 交代” 的表現。學生學習的動力才是能夠讓他們帶走的收穫。
“異國風情”
本人在幾個月前在學校提出幾個方案, 其中一個是以社團的方式帶領學生學習及探索他們喜歡的事務。因為繪畫是我的本科, 因此提出了創辦繪畫社的概念。喜歡繪畫的學生們可以加入繪畫社, 探索自己喜歡的內容表達自我, 從中學習繪畫的技巧。當社團活動進行到了一個程度,
學生將可以到一間異國料理店, 從異國料理了解不同的文化。所合作的餐廳將講解料理的文化, 介紹不同食材的來源, 運用及對文化的意義, 並示範烹煮, 讓學生們品嘗。學生們需要以他們對所學到的經驗的感觸以繪畫的方式表達出來, 甚至幫餐廳設計及製作菜單, 讓雙方都能互惠。學生對繪畫的興趣成為了他們樂意接收的學習平臺, 而不是以” 藝術與人文” 的課本看這個真實的世界。
“大家出國去!”
一般的學生很少有出國的機會, 更不用說偏鄉的小孩了。我們可能沒有帶他們出國的資源, 卻有帶他們出國的科技。現在每間學校都有完善的網路設備, 但是往往疏于利用。我最近利用網路視訊的科技跟我在冰島的好友合作, 帶全校的小朋友到冰島玩。當台灣早上八點的時候, 是冰島晚上十二點。學生直接與遠在天邊的冰島姐姐對話, 由我直接翻譯。短短的二十分鐘內, 學生每個都很興奮, 了解了冰島的火山, 知道冰島人對綿羊的依賴, 看到了冰島的雪。他們也知道了冰島人愛吃腌鯊魚肉,
也喜歡吃亞洲出口過去的米飯。重要的是, 他們看到我用英文跟一個完全沒有文化交集的冰島人聊天。
“拋棄課本的框框”
英語是應用語言。為什麼要在教室用課本來教學呢?
在台灣, 英語不是主要語言。台灣的學生不需要把英文學得像中文一樣高深。他們需要學會怎麼運用基本的英語表達自己的意思。那為什麼英文不能與數學, 自然,
美術, 音樂及體育課結合呢? 學生在數學課也能學習如何用英語說數目字, 好讓他們以後在外國買東西時也能殺價。學生在自然課可以學各種動植物的英文名稱, 讓他們可以對外國的訪客介紹本地的生態。學生也可以在學習籃球運動時學籃球的英文術語, 讓他們在看林書豪上場的轉播時能夠更投入。為什麼英語不能在英文課以外教授呢? 如果廢除制式化的英文課, 把英語教育融入在其他科目內, 不只會增加英語的學習機會, 也可以拉長各科的教學時間。每一個跟英語不相關的機會都是好的應用情境。學習的情境已經存在了, 而且是無所不在。教育制度需要變通才能更有效率。
瓶頸
以上都是我在目前服務的學校所提出過的方案, 不過沒有一件實現。學校有人力資源調度的困難, 畢竟教育部規定役男不能夠單獨教學。我向校外會及教育處提出了另一個做法。替代役通常是以服勤學校為主要單位, 到了寒暑假時才會被調往其他學校支援活動, 如樟原電影特訓班。我向教育處建議, 與其我在我校無法完全善用我的專長, 不如尋求英巡模式到附近有需要的學校辦活動或輔助教學。
我所得到的答案是” 無此先例” 。
我在業界裡最大的領悟是: 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技術問題, 只有不肯妥協的人。
當我聽到您提到” 不能把之前的經驗當作未來的障礙” 的時候,
讓我勾起在大企業裡埋頭苦幹的日子的回憶, 因為高級主管們也會時常以” 沒有先例” 作為借口, 讓自己能夠順利退休。在業界裡,” 改變” 有兩種意思 - ” 危機” 和” 轉機” 。蘋果電腦把它看為轉機, 並為產業豎立了絕對的標準。的確, 改變要從自己做起。我則希望教育處能夠從自己做起, 為全台灣的教育界豎立新的標準。
他山之石
在一個封閉的體制下, 要鼓勵突破是非常困難的, 因為制度的設計往往是以處罰做錯事的人為主。在成功嶺受訓時, 中隊長(連長級) 鼓勵弟兄要有自信, 做對的事情, 不要被其他人影響。中隊長指的是在晚點名時確實舉手答”有” 的動作。但是如果要探討此話的涵義, 在軍中是不可能發生的, 因為罰比賞還要明確, 弟兄們寧願無賞也不要有罰。把此狀況搬到教育的領域裡, 學校很難執行新的教學方法。一是” 無此先例” 。二是一堆的公文及審核。最近科技業裡, 專利變成了最常用的武器, 用來把對手拖垮。專利制度本身是矛盾的。它既保護智慧財產權, 也防止他人的善佳運用。不過如果把專利的理念運用在教育方法上肯定會帶來一股尋求突破的熱誠。教育處可以建立教育方法分享平臺。各教育機構可以自行研發及嘗試各種不同的做法, 把完整的記錄分享在平臺上。教育處可以其開發的內容, 如開發的邏輯, 運用, 反省, 應變等作獎勵。但是不要以所謂的” 成果” 來當指標。方法都只是過程的一部份, 會遇到不同的狀況而改變。相信類似的平臺能夠充份的鼓勵教育工作者拋棄對制度的無奈, 把熱誠重新點燃。
集思廣益
最後, 我想建議教育處多聽聽各方的看法及意見, 尤其是”
圈外” 的聲音。其實, 學校裡已經有現成的圈外聲音了。有很多替代役男跟我一樣,
已經有相當的專業及文化經驗, 可以以不同的角度提供最現實的社會及產業對教育的要求。教育界也應該多多與產業接軌。不是等到大學了才開始在意產業的需要, 而是從小學就開始培養未來對社會有正面價值的一份子。不管是什麼產業, 社會需要的是有創造力的人才。創造力不是來自于知識或技術, 而是品德教育及人際關係的運用。
我在這篇信裡的內容不是針對任何一個特定的對象。我了解各方都有不同的困難。我在學校一直在改變做法, 尋找學校能夠配合的方式實現我的教學理念。畢竟如上所提的, 設計師的角色是在矛盾中尋求共同的目標, 而這也是我的專長。我只希望我從各方所學到的經驗能夠為台灣的教育帶來啟發, 因為台灣的未來需要有競爭力的下一代。
感謝您的時間!
XXX 敬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